论文分类>>论文库首页 | MBA论文 | MPA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论文库 > MPA > 政治学 > 文章内容

浅析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
关键字:中国安全战略浅析 发布时间:2010-04-15

[本篇论文由视野为您收集整理,accsky.net视野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论文关键词:美国国防战略布什政府美国国防部反恐政策
  论文摘要: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国防战略报告,这也成为布什政府任内的最后一期具有纲领性质的文件。〔1〕此报告全文23页,共分为绪言、导论、战略环境、战略框架、国防部实力及实现途径、危机处理和结论七个部分。本文在简要介绍其内容同时,发掘其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等一系列战略报告的关系;进而总结该报告的特点并追溯这些特点背后的动因;最后对国防安全战略中折射出来的布什政府反恐政策进行总结并浅谈自己的认识
  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08年版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2]作为指导美国国防安全与军事战略走向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2002年和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战略思想。另外,该报告发布于布什政府即将卸任之际,对其进行评析,无疑对总结布什政府任内的反恐政策以及预测美国的国防战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内容简介
  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全文共23页。首先由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作序,其后分为导论、战略环境、战略框架、国防部实力及实现途径、危机处理和结论六个部分。
  报告开宗明义的谈到,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依托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两个支柱(Pillar),即“结束暴政,推进有效民主进程和拓展繁荣来推进自由、公正和人类尊严”,以及“领导不断壮大的民主社会来应对我们时代的挑战”。[2]报告紧接着对战略环境进行界定:“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体系内会掀起一场与暴力极端分子意识形态进行的全球性斗争”,比如基地组织(al-Qaeda)及其同伙;除此之外,“流氓国家(朝鲜、伊朗等)对核武器的觊觎”,“极端分子武装的次国家行为体”以及“其他强国(明确指出中国)正在崛起的军事实力”,这些“都对美国的战略环境带来长久的挑战”。当前,国防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美国本土不会受到袭击以及海外利益的安全”,同时“将伊拉克和阿富汗作为斗争的前沿阵地,准备应对长期的、多前沿和多维度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要把威慑以及提前预防作为阻止冲突和加强安全的关键手段”,并且“通过自身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使对手丧失袭击我们的勇气和信念”。最后,报告用四页篇幅强化了国防部的职责。
  二、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的特点以及背后动因探析
  相比2005年《国防战略报告》,以及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首先,对美国本土安全追求的最大化。冷战结束后,民主制度、市场经济、通讯手段以及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非国家行为体借助这些现代化因素,试图打破传统权威的局限,以期实现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政治诉求。布什政府认为,“9·11事件是这一现象的极端体现,美国的国土安全系数急剧降低”,“无赖国家和它们的恐怖主义分子随从威胁或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美国,对美国的领土安全带来挑战”。[3]作为“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4],美国由于恐怖主义这种次国家行为体通过非常规手段对它进行的挑战,第一次产生了恐慌的心理。因此,报告中提到,“国防部的首要职责是要保证美国本土不会遭受直接的打击”。对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也就是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方面的利益的捍卫,[5]成为布什政府的战略核心所在。
  第二,对反恐的持续看重以及反恐手段的更新。可以说,布什政府两届任期内,美国人民一直生活在“9,11”的阴影中。布什政府利用国民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夸大恐怖组织的威胁,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成为继“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后新的“极端暴力意识形态”。

[1][2][3][4]


  于是,在反恐的大旗下,布什政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安全形势并没有达到布什政府预期的效果。在阿富汗,中央政府无力控制首都喀布尔之外的地区;在伊拉克,宗教、种族及地区的冲突愈演愈烈。同时,高额的战争费用招致民众的抗议,要求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声不绝于耳。因此,该报告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夸大,旨在为布什政府对外战争的合法性辩护,以息民愤。
  美国国防部在大谈恐怖主义威胁的同时,鉴于在两场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也理性的看到自身的不足。报告中多次提到,“纯粹的武力成功并不是最终的胜利”。美国应吸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注重自身的非常规力量的构建。接下来,美国受到的最直接的威胁是来自非国家行为体采用的非对称性的战术。因此,五角大楼要重视以往忽略掉的非对称性的冲突。[6]对于反恐新手段,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更多倚重其软实力(softpower)和盟友”。同时,“还应鼓励当地政府参与反恐进程,通过经济促发展,更好地保卫和管理自己”,“反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场战争就可以解决的,要实现从纯粹的单边向多边主义跨度的转变”。
  第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战略转向。不同于以往战略报告对传统安全领域以及恐怖主义带来的非对称威胁的热衷,2008年国防战略报告进一步指出,“接下来的20年里,伴随着快速的社会、文化、技术和地缘政治的改变,会出现新的物质压力,比如人口、资源、能源、气候和环境方面的挑战,可能会导致更多不确定性的产生。”“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负增长,以及相互之间人口流动趋势的改变,带来了资源、环境以及气候等方面的安全挑战”。这种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正是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美国自身的开放程度带来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回避不是办法,要积极加以应对。针对这些新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应该“对安全战略观进行大规模的更新”,“通过一些强有力的战略走向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划一个长远的安全环境”。
  第四,地缘战略思维的回归和深化。美国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而欧亚大陆是全球的中心舞台。欧亚大陆权势分配的变化,对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和美国的历史遗产,都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7]美国以其意识形态纽带一直维系着欧亚大陆西部的民主阵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掌控取决于对欧亚大陆立足点的获取。而报告中对所谓的“流氓国家”和对中俄印的关系大量提及,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所谓的“流氓国家”,是指“威胁国际秩序的朝鲜和伊朗”。对于参与六方会谈的朝鲜,美国虽早已提出将其从“无赖流氓国家”名单中去除,但是在2008年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并没有履行诺言,而是继续“担忧朝鲜政权在核扩散和导弹扩散方面的问题”。同时,报告指出“伊朗政权资助恐怖主义,试图摧毁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建立的脆弱的民主政权”。不难看出,美国所定义的流氓国家实质是在远东和中东两个具有重要战略地缘价值的国家。对这两个国家的界定以及美国心存的打击渴望,同遏制中国和俄罗斯是不能分开的。
  对于正在崛起中的中国,2006年的美国安全政略报告,将其定义为“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在2008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对中国应采取的战略对策:“美国国防部将通过塑造(shape)和防范(hedge)战略,来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及其使用方式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台海问题上,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必须维持台湾的分离现状。[8]对于“民主程度倒退以及对邻国采取能源和政治恫吓”的俄罗斯,由于其向美国挑战尚待时日,当务之急,要“强化在后苏联空间内的地缘政治多元化趋势,从而有效抑制俄罗斯的帝国野心”。报告中提到“希望印度在国际体系中以利益攸关方的身份承担更大的责任”,则是意欲抗衡地缘政治上的中国—巴基斯坦联盟。可以说,传统的“欧亚大陆中心论”在美国新保守主义那里,仍然占有很大的市场。

[1][2][3][4]


  第五,对国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此份报告主角的美国国防部,也对自身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继续强调在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的工作重点,报告新增了“进行自身机构的整改”,“重视人才这一最重要的财产”,以及“通过有效提高机构工作效能,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分工协同和合作”。在处理四大危机方面,“平衡危机的主次,理解危机的深层动因,做出有效抉择”。国防部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执行全球防务,军事上从因循守旧和单一防备的模式向外向型的模式转变,在处理多变的战略环境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时提供更多的灵活多样性”。
  总的来说,2008年国防战略报告对国际战略形势做了全新评估后,继续把反恐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除了要增加国防预算来提升自身军事实力,更要看重“软实力”以及盟友间的作用。另外,报告把对美国本土的防务界定为国防部的核心职责,对国防部自身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中国这样的“潜在对手”持以更加谨慎的态度。
  三、对布什政府反恐政策的认识
  从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发布的一系列战略报告来看,“恐怖主义”一直是个重要的议题。布什政府依仗美国在“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主导优势”,[9]以及国际社会的同情,肆意将反恐战争扩大化,最终走上了“单边主义”的不归路。
  对于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反恐政策,早有学者指出:“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反恐态势是对国际社会规则和制度的漠视”,“美国政府用强权去摧毁恐怖主义和邪恶国家,却不能带来更稳定和和平的国际秩序”。[10]正因为“美国绝对没有强大到能够不顾抵制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世界”的程度,所以“这种新帝国的美国政策有可能引起越来越多的抵制和不断上升的成本”。[11]布什政府所付的巨大战争代价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失道寡助”,都在现实中验证了这一点:“以暴制暴”是不可能取得反恐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吸取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后,布什政府开始强调软实力以及盟友的重要性,这在2008年《国防战略报告》中有详细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国“向均势现实主义和自由多边主义的回归,以成熟世界大国的姿态来寻求稳定和获取利益”。[12]
  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与追求全球霸权是相辅相成的,只是由于在推行其意志过程中遇到或大或小的阻力,才会在“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徘徊。但正如前文所述,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由来已久并且不会轻言放弃。所以,布什政府卸任后,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上台,美国的“霸权”和“国家利益”都仍将是战略核心,而对其构成威胁的因素(“恐怖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等)仍将遭受打击,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是以一种多边主义自由国际秩序的努力加以打压,还是以一种更为帝国的方式去重新塑造自己。”[13]
  注释
  [1]本文涉及“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的内容均用引号引出,不再逐一加以脚注。
  [2]WhiteHouse.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6).http://www.whitehouse.org/nsc/nss/2006/nss2006.pdf.
  [3]DOD,“QuadrennialDefenseReviewReport”.http://www.defenselink.mil/qdr/report/Report20060203.pdf.
  [4][7][8]【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21页;第158页;第152页。
  [5]李少军:《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6]“BalanceatHeartofNewDefenseStrategy,GatesSays”.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newsarticle/?id=50657.

[1][2][3][4]


  [9][10][12]SamuelP.Hungtington,“TheLonelySuperpower”.ForeignAffairs,March/April,1999,p.36,p.60,p.60.
  [11][13]【英】巴里·布赞:《美国和诸大国:21世纪的世界政治》,刘永涛译,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189页;第160页。[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侵犯您的版权,可向我们提出,我们会立即删除。]

[1][2][3][4]



上一篇:谈以色列反恐政策演变及其评价   下一篇:谈美国社会对反恐政策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 支付方式 ::::
::::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服务电话:020-61131011
020-61131022 转82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126.com
paperease@vip.163.com
服务QQ:130009919
130008818
:::: 热点文章 ::::
:::: 相关文章 ::::

· MBA
· MPA
 · 教育硕士
· 法律硕士
· 工程硕士

服务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2 投诉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8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ease@vip.163.com paper@126.com 服务QQ:130008818 13000991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0: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 2002-2004 轻松论文网  网络实名:轻松论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