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类>>论文库首页 | MBA论文 | MPA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论文库 > 教育硕士 > 学科教学·化学 > 文章内容

《第四章“燃料燃烧”》教材分析
关键字: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发布时间:2010-04-16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设计实验去检验自己的假设,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提高,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在学习了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知识后,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很容易理解,学习这个定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从本章开始,学生又开始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用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方程式的出现,使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对物质的结构、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比较扎实的学习之后,才能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较为容易接受;而化学方程式又是化学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用语,学好化学方程式是做好化学计算的前提,也是定量研究物质变化的手段。本章有关“化石燃料的利用”部分,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更密切相关,容易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这一节,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境、关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刻苦学习的斗志。

(二)本章结构

第一节:( 1 )说明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给出三幅彩图,均为有火的画面,其中有造福于人类的,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说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2 )通过回顾第 1 、 2 章有关内容(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概念。( 3 )通过三组探究实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三组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于“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4 )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爆炸的现象,培养安全意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5 )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种灭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灭火原理,认识防火的意义。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节:( 1 )从火柴燃烧和酒精燃烧两个现象引起对物质反应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思考,而后进行“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 —— 猜想质量变化 —— 进行实验论证 —— 得出正确结论。( 2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义,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是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在这一节里,要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明确计算格式,尝试多种解题途径。

第三节:( 1 )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使学生对“化石”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为寻找新能源而努力学好化学的奋斗精神。( 2 )介绍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3 )介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加工常识,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第一节:重点

( 1 )燃烧概念( 2 )燃烧条件( 3 )灭火方法难点( 1 )通过探究活动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 ) P89 “联想与启示”的问题回答( 3 )“面粉爆炸”实验( 4 ) P93 “练习与实践”问题回答

第二节:重点

( 1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难点( 1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三节:( 1 )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 )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 )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3 课时;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5 课时;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 课时(课前调查活动自行安排);本章复习 1 课时;本章测试 1 课时12

(二)教法设想与建议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本节知识与第 2 章中“氧气的性质”有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程序化、网络化。

( 1 )“火”不等于“燃烧”,火只是燃烧的一种现象。火焰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让学生完成 P87 表格的同时,注意各种物质燃烧时火光的不同,还可举出其它颜色的火焰的例子。〈补充实验〉用铂丝蘸取硫酸铜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 2 ) P88 “活动与探究”的〔实验 1 〕中,用棉花球蘸酒精和水燃烧的实验会引起部分学生误解,将注意点放在棉花球上,而非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可以改成用燃烧匙装少量水和酒精分别点燃,或将水、酒精分别置于两个蒸发皿中,投入一根燃着的火柴,观察现象。

( 3 )总结燃烧的条件,还可补充如下实验(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烧杯口放一铜片,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另一短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然后拿去铜片,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 4 ) P89 “观察与思考”的实验较简单,可改成“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备蜡烛和一只白瓷碗,人人动手,增强趣味性、直观性。

( 5 )讲解“爆炸”现象时,可以举出锅炉爆炸、自行车胎爆炸等例子与火药爆炸做对比,将爆炸分为化学反应引发的爆炸、物理膨胀引发的爆炸、核物理爆炸等类型,然后再详细讲述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和后果。

( 6 ) P91 “面粉爆炸”实验不易做出,可采用让 2——3 位学生同时演示的方法,成功几率大一些,也增强了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

( 7 )〈补充实验〉如图,点燃不纯的氢气,小筒高高掀起。第 2 章“水的生成实验”中,教师在讲课时已指明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这里补充这一实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爆炸”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前后呼应。

( 8 )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和交流,这一段内容采用互教、互学的方式,结合人防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 9 )补充一些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识记。(采用投影片等方式)

12

上一篇:《走进化学世界》简析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第6章溶解现象》教材分析
:::: 支付方式 ::::
::::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服务电话:020-61131011
020-61131022 转82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126.com
paperease@vip.163.com
服务QQ:130009919
130008818
:::: 热点文章 ::::
:::: 相关文章 ::::

· MBA
· MPA
 · 教育硕士
· 法律硕士
· 工程硕士

服务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2 投诉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8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ease@vip.163.com paper@126.com 服务QQ:130008818 13000991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0: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 2002-2004 轻松论文网  网络实名:轻松论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