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这一章与旧教材相比,增加的内容较多,如矿物的存在形态、铜矿、铝矿、合金的种类及其特性用途、废金属的回收利用、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直接化合等。但要求不高,真正要考的内容也不多。同时也删除了部分内容,如生铁和钢的种类,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锌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等。 本章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的延伸,在此之前了解了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混合物空气、非金属氧气和氢气、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还通过《物质构成的奥秒》从微观结构上更深刻地认识了物质的变化。再增加《金属与矿物》的内容,那么可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和化合物的知识,又具有金属的知识,初步具备盐的知识、碱的知识、金属氧化物的知识,这样能使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比较完整。铁、铜、铝三种金属在一般金属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生石灰和熟石灰在金属氧化物和盐类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它们的学习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碱、酸、盐等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习的知识准备。 二、本章各节知识之间的联系 合金 铁合金 生铁 特性、用途 钢 钛合金、铜合金、合金钢等 铁、铜、铝 归纳 性质 物理性质 金属 化学性质(置换反应) 治炬 (铁的冶炼) 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防护、回收 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 石灰石 存在、用途 金属矿物 检验方法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生石灰 熟石灰123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 1)金属的主要性质,铁、铜、铝分别与氧气、稀硫酸或硫酸铜的化学反应。 ( 2)金属矿物的存在形态。 ( 3)冶炼铁的方法原理。 ( 4)常见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 5)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 6)石灰石的检验方法。生石灰和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 ( 7)置换反应概念的形成。 2、难点: ( 1)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四、课时分配建议 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2课时 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 1课时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与回收 1课时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 2课时 全章小结、复习、测试 2课时 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初步认识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区分常见的金属。 (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3)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4)了解金属能与稀硫酸或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初步形成置换反应的概念。 ( 5)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知识,并运用归纳概念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兴趣。 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123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 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 2)、认识常见的金属矿物。 ( 3)、初步形成置换反应的概念。 2、难点 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三、处理方法 1、重视的P112表5-1和P114表5-3的复习小结,它可以起到回忆复习旧知识和联系实际的作用,为引入新知作铺垫,承上启下。 2、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均设计了探究性实验,最后由学生分析归纳而得出,切不可不采用演示实验,因为两者效果绝然不同。 3、常见的金属矿物除用图片和讲解外,还可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查询,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去了解。 第二节:铁的冶炼和合金 一、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认识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 4、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5、通过一氧气碳还原氧化铁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能用化学语言描述有关化学信息。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