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导通知我上示范课开始,心理一直有压力,虽说是老教师“身经百战”,但面对几十人的听课,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课题“秦帝国的兴亡” 想想应对的步骤: 一、先把教材看透。 1、精心设计好学习目标。目标很重要,目标不明确,课堂上就不能“有的放矢”,那会自乱阵脚。 2、教法要设计好,每一课都有每一课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好在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一直在有意识在探讨新教法,所以不管是活动也好,讨论也罢,应该还是“游刃有余”。 3、第三步是设计教学流程。许多老师上课,只注意对内容的分析,教法的设计,不注意在课前对教学过程的流程设计,这叫“心中有谱”。我在一张纸上把一节课的导入过程,新授内容、课堂中穿插的讨论、课堂的最后总结都简单列出,在教学重点与难点地方要多用笔墨,上出“高潮”来。 注意的事项: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要有强有弱,也就是繁简得当,要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二、开课 星期二上午的第三节课,我上公开课。 看着那些陆续到来的老师、领导,心里不由紧张起来,深呼吸,勇敢地开始吧! 随着教学内容的一层层展开,我与学生配合默契,有问有答,有讨论有争论,整个课堂融为一体,我再也不紧张了,有的学生上课时因为讨论或回答回题的表达失误,往往引来其他同学或者老师会意的笑声。一节课,我扮演的是一位导者,教学的程序虽由我来安排,但教学过程的“千门万门”都由学生去打开,很流畅的一节课,学生与我都是喜气洋洋。 不知不觉下课了。 教后: 领导:很好!学生都能说,都敢说! 同事:好…… 一位女同事:于老师,你上课真温柔,你当班主任也是这样吗?我说:那要板着脸,好痛苦! 笑! 这是几位历史教师的随堂教学评价: 教师A:1、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联系实际,如(纸上谈兵) 2、教态自然,语言流畅。 3、采用直观教学,利于学生记忆,如疆域用“十” 4、体现课改精神,上学生“说”贯穿课堂。 教师B:1、学生预习较细心。 2、课堂教学中设问很好,语速合理,能很好地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3、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注意力非常集中。 4、板书条理清楚,书写需要调整。 教师C:教学效果好,教材内容处理得好;语言舒缓,双边活动开展得好;无科学性的错误,学生举手发言积极;板书有条理。 教师E:1、板理合理工整,条理清楚。 2、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体现课改,师生互动效果很好。 4、语言流畅清晰,教态自然大方。 教师F:1、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教态自然,重点突出。 2、师生双边活动热烈,学习气氛浓。 3、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树立主人翁意识。 4、部分学生知识点不能明确(书本上没有记录)。 课后感: 这节课的总体感觉很好,很流畅,很融洽。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过程很频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感觉课堂过程中有些重点的内容总结不是很到位。有点欠缺。再者,课上没留时间让学生强记要点,这在平时都会做的。虽然不能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但适当的强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有减少课后学习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