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类>>论文库首页 | MBA论文 | MPA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论文库 > 教育硕士 > 学科教学·历史 > 文章内容

李竞惜:我对教育的思索
关键字: 发布时间:2010-04-16

  一个美国中学生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中国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地发育过,获得教育的滋养。无暇顾及自己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把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与生活和广大的世界隔离开,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
  看后我汗颜,因为我恰恰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为我能印证上面的话感到不安,我们的教育要走的是一个程序,一个只想采撷果实——毕业证的行为艺术。张老师留作业让我们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想我只能跑题了,因为就目前的教育而言,还上升不到谈兴趣的教育,我没有这样的信心,尽管我在竭尽全力的让孩子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感到放松和快乐。也许你会说,太悲观了吧,我要说这不是悲观,而是担忧,不要说大话了,你难道还要“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找不到方向。
  再看这样一个记载: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的不稳定因素。从鼓励大学生做村官到鼓励参军,政府殚精竭虑。第二十一期《中国新闻周刊》以“新知青运动”为题,介绍了几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在精英匮乏的农村,他们未改变什么,却往往被改变着。一滴水撒进大地,孤独的是水。他们并不想把根扎在农村,那只是人生的一个过渡,被动选择的他们,期待着服务期满后的工作前景。从2008年开始的十万大学生村官计划,显然需要面对庞大的就业缺口。“在行政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这样的出口能有多宽,未为可知。”持续增长的待业数量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问题是,支持大学生社会就业的政策,无意间在和农民工争夺饭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专家对《新世纪周刊》记者说,参军这项缓兵之计堵死了农民的路子,把大学生当人才培养当农民工用,最后的结果就是“读书无用论”观念的抬头。我不断的追问自己:读书能改变什么?使家庭变得更贫困?使父母变得更操劳,抑或读书的学子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不是后者,我们会心痛。
  有兴趣的教学对于师生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如果抛开教育的价值不谈,兴趣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但我还是不能放弃,毕竟我还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对于兴趣的培养我结合我自身谈三点:一教师要博览群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不仅仅靠回答对个问题、考个高分来体现。成长是多样的,孩子们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专业书一定要多看。另外要看哲学类的,它会使人心胸开阔,能够思辨;二是对学生要爱,如果心中有爱,你看到的是顽皮可爱的学生,你肯定能发现并引导出他们的灵气。三是讲课方法要灵活多样,引导有方,随机应变。



上一篇:董晓礼:中学历史图示法投影教学心得   下一篇:没有了
:::: 支付方式 ::::
::::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服务电话:020-61131011
020-61131022 转82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126.com
paperease@vip.163.com
服务QQ:130009919
130008818
:::: 热点文章 ::::
:::: 相关文章 ::::

· MBA
· MPA
 · 教育硕士
· 法律硕士
· 工程硕士

服务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2 投诉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8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ease@vip.163.com paper@126.com 服务QQ:130008818 13000991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0: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 2002-2004 轻松论文网  网络实名:轻松论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