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类>>论文库首页 | MBA论文 | MPA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论文库 > 工程硕士 > 生物医学工程 > 文章内容

浅析《伤寒论》寒热并用
关键字:浅析,IJ,KL,EF,CD,yz,AB,MN,OP,WX, 发布时间:2011-08-20

光明中医2010年8月第25卷第8期 CJGMCM August2010.Vol25.8 ?1335? 引脐中。 2.1.6消渴病肾气亏虚证: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 一斗,小便一斗。肾气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化气行 水,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 故渴欲饮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形成渴饮 无度的下消病。 2.1.7小便不利证 2.1.7.1上燥下寒水停证小便不利,水气内停,口 渴。肾主水而司气化,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之 源,由肾所主,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 水气内停;真阳不足,亦不能蒸化津液上承,而致上焦 燥热,口渴为所苦。 2.1.7.2水热互结伤阴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 便不利脉浮发热,不是病邪在表,而是郁热在里,扰及 肺卫,肺热郁蒸于皮毛,故见脉浮发热,因与外邪无关, 故虽有发热而不恶寒;水热互结,郁热伤阴,津气不能 濡润,故渴欲饮水;水与热结,既有水停膀胱气化不行, 又有郁热伤阴,故小便不利。 2.1.8妊娠腹痛脉弦发热,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 扇肾阳亏虚,阴寒内盛,气机滞于内则脉弦,虚阳浮于 外为发热,寒凝气滞则胎胀腹痛,肾阳虚不能温煦胞 宫,恶寒少腹如扇。 2.1.9转胞脐下急痛,小便不通,饮食如故,烦热不 得卧病在膀胱,故少腹急痛不得尿,病在下而不在胃, 则饮食如故,水气不化浊阴上逆则烦热,水不得下行, 故倚息不得卧,总因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所致。 2.2肾病侮脾 2.2.1头眩证 畏寒恶风,头重眩,苦极,不知食昧,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风寒内攻, 清窍不利,头目失于温煦,故见畏风寒,头重着昏眩,痛 苦之极;寒湿内盛,脾阳被困,运化失职,故饮食乏味。 2.2.2正水脉沉迟,外证自喘,腹满。脾肾阳虚,水 气失于温化,聚而成肿,里阳不足,寒水内盛,故其脉沉 迟,水停于里,上射于肺,肺失肃降而喘,脾肾阳虚,水 蓄于内,当有腹满。 2.2.3肾水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 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肾为水脏,又为为胃之关, 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于是水蓄于下焦,且关门不 利,水反侮土,故而水聚于腹,而腹大脐肿;寒水之邪着 于腰部,阳气为之痹阻不行,故而腰痛;肾虚不能化膀 胱之气,因而不得溺;肾开窍于二阴,水寒积于腹内,不 得外泄,必下注浸淫于前阴,因而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阳虚不能温煦于下,因此其足逆冷;肾水阴盛于下,五 脏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反瘦,是相对于脐肿而言。 2.3肾(膀胱)病传心(小肠) 2.3.1虚劳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脉芤动微紧。 心肾不交,精关不固,故男子遗精,女子梦交。阴损及 阳故脉芤动微紧。 2.3.2肾气奔豚证发汗后,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 起而赤,气从小腹上至心。本自津伤,复用烧针迫汗, 汗为心之液,由阴及阳,致心阳虚,不能下济肾水,而致 下焦阴寒之气内盛,引动冲气上逆至心,故出现针处被 寒,气从小腹上至心的感觉。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十分重视肾与膀胱疾病的 脏腑经络辨证。由于脏腑经络是统一的整体,经络与 脏腑之间互相关联。就肾与膀胱疾病发病而论,大而 言之,不外乎先经络病后内传脏腑、先脏腑病后外达经 络、先此经络病后传至彼经络、先此脏腑病后传至彼脏 腑及经络脏腑同病等。而这种先后顺序始终贯穿于脏 腑乃至经络间的生克乘侮所导致的肾与膀胱疾病当 中。 (本文校对:陈国权收稿日期:2010—02—25) 浅析《伤寒论》寒热并用 朱太平朱彦昭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漯河462300) 蒋丽娜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300) 关键词:《伤寒论);寒热并用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8.010文章编号:1003-8914(2010)-08—1335-02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乃为纯寒证和纯热证之 治疗法则。若为寒热并存之证,治当寒热并治。仲师 《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寒热并治之典范。无论表寒里 热,下寒上热,寒热互结,寒热错杂等证,其医理之精 辟,其治法之详实,其制方之完备,其配伍之精妙,其意 义之博大,难及万一。余等就《伤寒论》寒热药并用的 作用特点浅析如下,以作抛砖引玉。 寒性药和热性药是性味、功用完全相反的两种药, 万方数据 换页 ?1336? 光明中医2010年8月第25卷第8期CJGMCMAugust2010.Vol25.8 将其集于一方之中,似属杂投,但正如陆渊雷所说: “中医学上所谓寒与热,别有意义,与一般的寒热之观 念不同。例如热水与冷水合并,则相混而中和成温水 ……而药性之寒热则不然,一方中寒热并用则各奏其 效,并不中和成温凉适中之剂。”徐灵胎也说:“盖药之 性各尽其能,攻者必攻强,补者必补弱,如大黄与人参 同用大黄必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以此类推, 无不尽然……凡寒热并用之法,亦同此义。”所有这些 都是对寒热并用法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例如:大青龙汤,其所主之证是“脉浮紧,发热恶 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这是外有寒邪,内有邪 热,表里寒热并存,寒热之证互见,所以在治疗上也采 取寒热并用之法,将寒热药物集于一方之中,其寒者必 然直清里热,其热者必然走表散寒,绝不会以热助热, 以寒增寒,这是由药物本身的特性和功用所决定的。 又如,附子泻心汤,其所主之证既有心下之痞,又 有表阳不足之虚,也是寒热之证互见,但又不同于大青 龙汤证,大青龙汤证是表里俱实,而本证是虚实并见。 所以在用药上补泻合参,以三黄清热消痞,以附子温经 回阳,既除心下之痞,又补表阳不足之虚。这种治法正 如尤在泾所说:“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祛邪 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 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 以上两个证例,从药物与疾病的关系这个角度说 明:寒热并用法并不使寒热两种药物的药效相互抵消, 或互相干扰,而是并行不悖,各奏其效。从而使错综复 杂的病证一并而除,使机体从病理状态下恢复到正常 的生理状态。 但是,这并不是说寒热两种药物在治病过程中互 不关联,各行其是,如果那样,就失去了方剂配伍的重 要意义。我们所说的“并行不悖,各奏其效”是指寒热 两种药物的疗效不受对方的干扰或破坏,而这种疗效 的取得,却又往往依赖对方的制约或协同作用。 以麻杏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为例:麻黄辛 苦而温,长于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大寒,为清 解气分实热之要药,两药配伍,取石膏之清肺热,麻黄 之宣肺气,清宣并进,相反相成,且石膏用量倍于麻黄, 有监制麻黄发汗之力,所以可用于邪热壅肺,汗出而喘 之证。另外,“辛寒之石膏与辛温之麻黄,在药性上, 寒与温虽相对应,但在药味上,辛与辛却又一致。由此 可见,石膏对麻黄一方面起到制约作用,一方面又起到 协同作用。”二者相伍,一寒一温,寒以制温,两辛相 得,相反相成,因而使肺中郁热宣畅清泄,喘遂自平。 又如三泻心汤,皆以苦寒之芩、连与辛温之姜、夏 合用。这两类药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一开一泄,其药 性和作用都是相反的,但对于寒热互结之痞证,都非二 者合用不可,因其在配伍过程中,相互协同,能斡旋中 焦,调理气机,升清降浊,疏通肠胃,共收辛开苦降,散 结消痞之功。以上两个例证,从寒热药物配伍的角度 说明:寒热药并用法之所以能把性味、功用截然相反的 两种药物集于一方之中而获良效,是因为寒热两种药 物在其配伍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药物之间的相互制约, 又相互依赖的协同作用,使其相反相成,最后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这种相反相成的用药方法,实际上也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医治疗学中的具体 运用。 综上所述,寒热药并用法的作用特点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药物各自特有的功效,针对病证 的寒热错杂,分别治之;另一方面,又利用药物之间相 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从 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目的。 但是,这种寒热并用法,并非是寒热两种性味、功 用相反的药物随意堆砌,而是有一定条件的。这种条 件,主要是指药物的特性和疾病的属性。也就是说,只 有在某些药物的特性适合于某些病情时,那些性质相 反、作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配合在一起,而起到相互协 同、相反相乘的作用。因此,抓住疾病的内在矛盾,和 掌握药物的特性是寒热并用法的关键。 疾病有寒热的区别,药物亦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 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药性也有升降浮沉的区 别;疾病发生部位有在脏腑经络的不同,药性也有归入 某经的区分……疾病的不同属性,决定了药物不同配 伍。《伤寒论》寒热并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的麻杏甘石汤,为 什么用麻黄配伍石膏,而不用麻黄配伍大黄呢?这是 因为大黄虽能清热,但不能解肌透表,且大黄偏于走 下,善清肠胃实热,若把石膏换成大黄,则恐在监制之 外,其苦寒下降之性,反而削弱了麻黄辛温宣散止喘的 作用,故本方用麻黄伍石膏,而不伍大黄。 又如用栀子干姜汤治疗伤寒误下的上热下寒证, 之所以用栀子伍干姜而不伍附子,是因为此证是肠胃 有寒,且寒不太甚,干姜、附子虽同为温阳祛寒之药,但 附子力猛,多用于阳衰阴寒之证,且附子偏于温肾散 寒,而干姜偏于温胃散寒。所以当肠胃有寒时,用于姜 而不用附子。 参考文献 [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7,106, 182,293,345. (本文校对:谢有良收稿日期:2009—12—21) 万方数据 换页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下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下一篇:没有了
:::: 支付方式 ::::
::::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服务电话:020-61131011
020-61131022 转82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126.com
paperease@vip.163.com
服务QQ:130009919
130008818
:::: 热点文章 ::::
:::: 相关文章 ::::

· MBA
· MPA
 · 教育硕士
· 法律硕士
· 工程硕士

服务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2 投诉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8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ease@vip.163.com paper@126.com 服务QQ:130008818 13000991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0: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 2002-2004 轻松论文网  网络实名:轻松论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