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类>>论文库首页 | MBA论文 | MPA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硕士论文库 > MBA > 项目管理 > 文章内容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结构模式研究
关键字:项目建设 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0-04-15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结构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系统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而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结构模式入手,分析比较了国内较常用的的几种合同结构模式的优缺点, 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合同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项目管理 合同模式

  所谓合同结构就是是指业主和各个项目参与单位如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等之间的合同关系,以及这些单位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如总包与分包、联合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同关系)。许多大型项目的管理实践证明,一个项目建设能否成功能否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合同结构模式,即承发包模式的选择。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承发包模式主要有平行承发包、施工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管理、CM模式等。

  一、平行承发包

平行承发包,又称分别发包,是指发包方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项目进展情况和控制目标要求等因素,将建设工程项目按照一定原则分解,将设计任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设计单位、施工任务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各个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与发包方签订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的承发包模式。采用平行承发包模式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的目标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与组织协调都要不同的影响,其具体特点如下表所示: 平行承发包特点一览表 表1

  二、施工总承包

施工施工总承包(GeneralContract,简称GC),是指发包人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施工总承包单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施工任务,经发包人同意,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将施工任务的一部分分包给其他符合资质的分包人,但不允许转包,即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自己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总承包的工作程序是:先进行项目的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再进行施工总承包招投标,然后再施工。一般情况下,在通过招标选择施工总承包单位时,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施工总承包合同往往采用总价合同。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大大减轻了业主方的组织协调、合同管理工作,但最大的缺点是要等设计出图全部完成才能招标, 建设周期较长。其具体特点如下表: 施工总承包特点一览表 表2   

三、施工总承包管理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ManagementContractor,简称MC)不同于施工总承包模式,采用该模式时,业主与某个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单位或联合体签订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议,负责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于管理。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而是将工程实体再分包。按照MC单位是否和分包单位签约,MC模式共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MC单位与分包单位签约型;第二种是MC 单位与分包单位不签约型。其中的一种类型又分为纯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和承担部分施工任务的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两种,后者必须参加部分工程分包的招投标,这时,分包合同的招标工作转由业主负责。施工总承包管理相对于施工总承包来说,缩短了建设的周期;相对于平行承发包来说,减轻了业主合同管理工作量和组织协调难度。其具体特点如下表: 施工总承包管理特点一览表 表3  

 四、CM模式

CM是ConstructionManagement的缩写,它的定义是: 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即“快速路径法”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他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 +利润”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向业主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超过部分由CM单位承担,节约部分归业主,其具体特点有: CM模式特点一览表 表4 特点质量控制实现了在设计阶段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对分包商的质量控制由CM单位负责,符合“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投资控制施工合同总价不是一次确定,而是有一部分完整图纸就确认一部分,合同价的确定较有依据;采用GMP模式,大大减轻了业主在投资控制方面的风险进度控制采用“快速路径法”,设计与施工充分搭接,有利于缩短工期;通过在设计阶段提合理化建议,减少了在施工阶段因修改设计给工程造成的延误合同管理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签约工作都由CM单位负责,与分包商的合同由 CM单位签订,加大了对分包商的管理力度,也减轻了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 

 五、结语

在目前的大型工程开发项目中,应用的较多的就是以上四种合同管理模式,在选择具体的模式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实施战略、项目目标等,同时,融资情况、工期、不明确的问题、业主方技术及管理能力,特别是管理模式对项目的适应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各种合同管理模式都各有特点,关键在于结合具体实际项目,扬长避短选择最符合实际的合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钱心彤、房振宇.大型工程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07.

[2]柴君、傅俊卫、李培亮.对我国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探讨,价值工程, 2003, (2).

[3]殷波、王顺洪.项目群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4).

[4]龚建备.加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对策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4).



上一篇: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完善其运行机制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支付方式 ::::
::::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服务电话:020-61131011
020-61131022 转82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126.com
paperease@vip.163.com
服务QQ:130009919
130008818
:::: 热点文章 ::::
:::: 相关文章 ::::

· MBA
· MPA
 · 教育硕士
· 法律硕士
· 工程硕士

服务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2 投诉电话:020-61131011;020-61131022 转88 传真:020-61131022
电子邮件:paperease@vip.163.com paper@126.com 服务QQ:130008818 13000991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0:30 周六至周日9:00-18:00)
© 2002-2004 轻松论文网  网络实名:轻松论文
SiteMap